事实上,历代宫廷内“推刃同气”的事件,屡见不鲜,它们恰恰是封建专制主义包括皇位终身制、继位嫡长制的必然产物。玄武门之变就是唐初武德年间抢夺皇位继承权的最后一场的公开厮杀。正如有的学者指出:“唐自开国时建成即号为皇太玄武门子,太宗以功业声望卓越之故,实有夺嫡之图谋,卒酿成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玄武门之事变。”
李世民参与晋阳起兵的密谋,特别在唐初统一战争中功勋卓著,因而不能不产生夺嫡的贪欲。房玄龄曾献计: “大王功盖天地,当承大业。”有个道士名叫薛颐,也对秦王世民说: “德星守秦分,王当有天下,愿王自爱。”正是在这种强烈的夺嫡图谋的驱使下,李世民及其府僚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然而,对封建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应当作历史的具体的分析,不能笼统地加以完全否定。其实,玄武门之变还具有立嫡以长还是以功继位的意义。嫡长制所确定的人选,往往不是贤才,未必有治理国家的能力。
当然,李建成决不是旧史记载的那样残忍昏庸之徒,也不是无功勋无才能之辈。他为人宽简仁厚,善于物色人物,既能信任一些士族出身的人,也起用一些庶族出身的人。东官僚属如王珪、魏徵、韦挺、薛万彻、冯立等人,都是杰出的能臣武将。在唐初统一战争中,也建立了一定的军功。但是,与李世民相比较,无论是才能还是战功,都是相差一段距离的。李建成长期留守京师,囿于宫廷生活,缺乏远见与进取精神。他自以为京城“兵备已严”,而恰恰在玄武门守卫问题上出了大漏洞。他自以为皇太子地位牢固,秦王不过是“一匹夫”,而最后恰恰死在李世民的弓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