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承认,一件事情究竟是不幸还是有幸,不能只停留在怎么看待它的基础上。不幸需要被切切实实地转化成有幸才称得上有幸,而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不幸是确确实实地存在着的。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化不幸为有幸”理解成必然。比如故事中的塞翁之子,如果不是后来发生了战争,其摔腿无疑是明显的不幸。把残疾硬说成有幸,那是自欺。
化不幸为有幸,需要必要的智慧。危机也好,不幸也罢,都是不受欢迎的东西,但它们又都是人生的必然。只不过当“必然”降临时,很少有人能以积极的眼光去看待它们,这是人性使然。人是趋利避害的动物,最容易被自己的情感蒙住双眼。所以,在遭遇不幸时,我们首先要学会跳出圈外,做一个局外人,不带感情色彩地去面对它,站在客观的角度去看待它、分析它,最终转化它、化解它。
哲学21活着累:一半源于生存,一半源于攀比哲学21
活着累:一半源于生存,一半源于攀比 哲人说:“人活着累,一小半源于生存,一大半源于攀比。”纷纷扰扰的大千世界,有人攀比外表,有人攀比金钱,有人攀比地位,甚至有人攀比配偶和孩子……但比来比去,攀比带给人们的往往是无尽的烦恼和痛苦。
攀比也并非一无是处。俗话说,“独木难成材”,那些单独生长的树木,由于有着充足的生存空间,因而往往生出很多横丫斜节,成不了良材。那些长得高、大、直的良材,往往都出自成片的丛林。原因就在于丛林中的树为了得到充足的阳光,都必须一心一意地向上发展。由树木想到我们人类,积极向上的态度同样不可或缺,否则我们就会像丛林里被淘汰的灌木那样,越长不高,就越得不到阳光,甚至渐渐失去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