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他表示怀念。据说古代楚国人民每年到这天,都要祭祀他,用竹筒装米投到河里,让他享用。也有的说,把这些东西投进河里是喂蛟龙,好让蛟龙吃了不再去吃屈原的尸体。这就是后世吃粽子的来源。端午节这天,人们还要喝雄黄酒,家家门口还要插上艾叶和菖蒲草。古代人认为艾叶和菖蒲草有辟邪的作用,屈原是被代表邪恶的奸臣所陷害,插上这些东西,不但是一种怀念屈原的表现,而且是一种避邪降恶的象征。
(王业猷)
25 诸子百家
我们现在所说的“诸子百家”,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一切思想家及各种不同的学派。所谓“百家”,是表明家数很多的意思,并不是整整有一百家。
西汉初期,司马谈曾把春秋战国以来的诸子,总括为“阴阳”“儒” “墨”“名”“法”“道德”六家。西汉末年,刘歆则总括为“儒”“墨”“道” “名”“法”“阴阳”“农”“纵横”“杂”“小说”十家。十家中,除“小说”家外,其余九家被后人称为“九流”,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儒”“墨”“道”“名”“法”“阴阳”六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春秋末期的孔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著名的代表人,是孟子和荀子。儒家学说的主要内容为礼乐与仁义。“礼”指的是为区别亲疏尊卑、上下贵贱等级而制定的各种条文。“乐”指音乐,是礼的配合,提倡乐的目的,是为了从感情上缓和上下矛盾,好使礼的作用更加显明。“仁”指的是做人的道理,也就是所谓爱和同情心。“义”的意思,就是适宜、合礼,也就是说,人人都要遵循和维护当时阶级社会的一套区分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在政治思想上,孔子强调礼乐的作用,认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孟子则充分发挥孔子学说的仁义部分,主张国君行“仁政”。荀子讲究礼义,不过荀子所讲的“礼义”,另外还包含法治的意味。儒家的经典著作——“四书”“五经”和儒家的各派学说,支配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个方面,对于中国整个封建时代的政治生活及精神生活都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对中国封建制度的巩固和延长,儒家学说是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