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县木塔探究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尤好道学。始光初,得道士寇谦之,奉《录图真经》献之,自御为“太平真君”,遂起天师道场于京城。考其地在今大同市御河东之东塘坡处,距城约三里余。《水经注》曰:其水又南迳平城县故城东,水左有大道坛庙,始光二年,少室道士寇谦之所议建也。即此。其水者,即《水经注》所云之“如浑水”,源出今内蒙古凉城县之双水泉,南流,纵贯今之大同市南北,其上游河段称作饮马河,下游河段称作御河,全流至今之怀仁县海子洼处注入了桑乾河。
《水经注》云:“大道坛东北,旧有静轮宫,魏神四年(431)造,台榭高广,超出云间,欲令上延宵客,下绝嚣浮。”故《魏书·释老志》谓之为“静轮天宫”。这是据寇谦之所献《录图真经》中天宫静轮之法所建。太平真君三年(442),太武帝拓拨焘还亲至道坛,接受了寇谦之所授的符箓,至后诸帝每即位之始即如之。
但,拓跋焘的大太子拓跋晃对建造的静轮宫必令其高不闻鸡鸣狗吠之声,欲上与天神交接,功役万计,经年不成,有所非议,即向其父皇太武帝提出了谏阻意见。上言说:“人天道殊,卑高定分。今谦之欲要以无成之期,说以不然之事,财力费损,百姓疲劳,无乃不可乎?必如其言,未若因东山万仞之上,为功差矣。”拓跋焘听了之后,也深以为然。经过了一阵沉思之后,对他的儿子说:“吾亦知其无成,事既尔,何惜五三百功。”这时拓跋焘所考虑的是已历时十一年的建筑工程,怎可以半途而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