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 镜头完全放在伊莎贝尔与情人们的对话和随之而来的沉默上,因此仅能靠对话文本分析影片,伊莎贝尔在不同阶级、职业、国籍的伴侣中寻找激情,经历了众多没有聆听者的爱情后,在与灵媒的对话中找到心灵暖阳. 她像是被许多追求者的镣铐套着,婉拒了在鱼铺遇见的频频示好的男子,银行随意抚摸她身体、不请自来上门送花,而前夫总要保管房子的钥匙,这象征狭隘闭塞的男性世界入侵她身为艺术家的私人领域. 包括送她回家、坐在沙发上不知道说什么的戏剧演员,伊莎贝尔的内心世界无人聆听,只能在和银行家分手后躺在床上哭诉,或是陪闺蜜吃饭后地铁里自言自语时,背景的孩童吵闹和门铃转场声象征打破孤独的不如意,这位包法利夫人发现她对幸福的理想是虚幻的,于是出现了前夫轿车里女儿对她投来眼神,她袒露理想的内心受到眼神质疑,这是部悲剧内核的. 6/10. 拍摄采用棚搭景和颜色斑斓的水墨画背景,虚实相映的手法给特定寓意的场景增添了舞台感,譬如给阿玲婆送行的活人葬礼,这场戏运用固定长镜头、一行人排列整齐的暗蓝色画面,前来送行的老人们讲述上山的程序逐一进行表演,突显了情绪感极强的次序性. 色彩的写意表现在邻居要饭、盛餐款待新儿媳和磕破牙遇见祭典上的儿子,背景灯光变暗突出二人的谈话,最后一场则是暗红色背景,强调儿子看见母亲满口是血的那一刻,心也在流血. 交代被活埋的一家,木下的镜头调度简直精妙:阿玲婆挑灯带儿媳看鳟鱼的洞穴,传承捉鱼本事,镜头透过灯的光色转变立即拉远,两人目睹了一大队村民把犯偷盗罪的雨屋一家绑走. 但木下的道德批判非常脆弱,惩罚了钱屋儿子的杀父行为的辰平本身也把母亲送上绝路,结尾辰平和妻子遥望着楢山怀念母亲,在弃母后怀念多少显得虚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