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儿童派对剧情介绍:这个时期,教育学者开始注意到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性问题,只是没有使用这一概念。如当时国内出版的教育学教材、讲义都毫无例外地把“自觉性与积极性原则”作为教学的基本原则,充分认识到学生发挥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的价值与意义。当然,教育学者也没有忽视教师的主体性作用,普遍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自觉性方面。1959年至1960年的大讨论,使教育理论界形成了“党的领导、教师主导、学生主动、教学相长、师生民主”的教育主体思想共识,认识到教育活动需要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离开了谁,教育活动的效果都要打折扣。第二节 谁是主体:教育主体的争鸣(1978—1990年)1978年以后,教育学走上了恢复重建之路,教育主体问题的讨论重新进入学者视野。一、谁是教育主体于光远在1979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会议之前,写了《教育认识现象学中的“三体问题”》①,并在会议上做了《关于教育科学体系问题——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会议上的讲话》②,提出了教育的“三体问题”,即“教育中教育者、受教育者和环境三者共同起作用的问题”。他认为:“在一般认识论中,处理的是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的‘二体问题’。教育认识现象学要处理的则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环境之间的‘三体问题’”。相关影视:电影儿童派对